AIG出問題、ING第三季虧損(拜託!誰規定公司要保證每年都賺錢?ING到九月份為止還獲利近30億歐元,大約是1350億台幣,台灣公司99.9%都賺不到這個數字,那是不是都快倒了呢?),大家就像發了瘋似的捕風捉影,真是無知又無聊至極。
既然如此我就將淨值數字整理出來,看看那些說國泰、南山、ING安泰這些公司要倒的人做何感想?壽險公司淨值排名 (前五名與後五名)
排名
保險公司
淨值 (單位:億)
1
國泰人壽
880.0
2
南山人壽
817.0
3
新光人壽
492.0
4
ING 安泰人壽
273.3
5
臺灣郵政
162.0
…
25
蘇黎世人壽
不公佈
26
興農人壽
-12.3
27
國寶人壽
-28.7
28
幸福人壽
-72.8
29
國華人壽
-360.0
選壽險公司就如同選對象一樣,家世清白,身體健康,無不良嗜好....壞公司沒人敢公佈,好公司天天被人惡意中傷,台灣人,你們醒醒好不好?
再次強調,母公司與子公司財務獨立,子公司若發生問題,母公司可以不伸援手,但是母公司若為全球型企業,對於某地子公司發生問題時視若無睹,那麼這家公司在全世界的商譽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。
國華人壽淨值為負數已有4、5年的時間,且數字惡化情況逐年加劇,金管會非但視而不見駝鳥心態,最近竟然研議“允許壽險公司發債,改善資本結構”,(壽險公司是不能發債的)發債只能提高負債項,無法改善公司虧損,另一項問題就是會造成槓桿比率迅速攀升,這也是歐、美銀行會陷入破產危機的主因之一。
台灣民眾多投資自己,多讀書,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,才不會在不景氣的年代貢獻失業率數字,也才不會糟蹋好公司,凸顯自己的無知。
順便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讓各位讀者瞭解。
阿明的總資產為1000萬,其中現金100萬,房貸800萬→負債比率80%,淨值200萬,槓桿比率為4倍感覺上阿明的負債太高了,似乎財務風險很高,但這是一般人的想法。真正要分析阿明財務風險高不高,應該考慮到三件事情:
阿明收入的高低、負債利率的高低、未來的經濟前景。
如果,阿明月收入30萬,單身一個月花2萬,你還會說阿明財務風險高嗎?如果,阿明的房貸年息為2%,每月本息平均只要還40772元,你還硬要說阿明的財務風險高嗎?知其一不知其二,這是台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財務分析最忌諱Jump to the conclusion!必須研判各種狀況才能嚴謹地下結論。
再看一個例子:
春嬌有信用卡債200萬,僅有的50萬也全押在台灣金融股的股票上在財務計算上春嬌的總資產為250萬,負債比率同樣為80%,槓桿比率為4倍,但是不用分析也知道,因為股票可能嚴重套牢、信用卡循環息高達20%,會這樣消費又有巨額負債的人,想必月收入也不會太高,未來春嬌未來恐怕成為燒炭一族。
所以大家瞭解了,原來就算財務數字一樣,財務風險的高低卻可能截然不同!
好啦!接下來就請各位看倌瞧瞧台灣壽險公司的財務槓桿排名:
排名
保險公司
槓桿比
1
保誠人壽
134.0 倍
2
全球人壽
116.1 倍
3
安聯人壽
70.6 倍
4
宏泰人壽
73.2 倍
5
美商美國人壽
51.3 倍
其中安聯、保誠、全球人壽近幾年的經營績效與商譽的提升上表現不錯,但財務數字槓桿比率卻出奇的高,是否代表風險高的壽險公司請大家自行結論,在此我不予置喙相形之下,台灣總資產前五大的壽險公司的槓桿比例排名如下:
排名
保險公司
槓桿比
1
南山人壽
16.8 倍
2
ING 安泰人壽
21.4 倍
3
新光人壽
25.3 倍
4
國泰人壽
26.2 倍
5
臺灣郵政
27.4 倍
國泰人壽、南山人壽、ING 安泰人壽,公司規模夠大、財務結構健全、商品設計扎實,業務同仁質佳,三家公司的財務槓桿比率低於全台灣壽險公司的平均值(30.8倍)
唉!台灣真是個不可理喻的地方呀!先依總資產排名,前十大壽險公司依序為:
排名
保險公司
總資產 (單位:億)
1
國泰人壽
23,970
2
南山人壽
14,580
3
新光人壽
12,930
4
ING 安泰人壽
6,125
5
臺灣郵政
4,593
6
富邦人壽
3,608
7
中國人壽
3,096
8
三商美邦人壽
2,865
9
台灣人壽
2,409
10
國華人壽
2,402
總資產越高,可能代表的是:財務健全度、企業形象、業務員服務素質、商品創新等項目優於其他壽險公司。其中十家壽險公司中,本土壽險公司7家,外商壽險公司2家,中外合資1家,顯示早期成立(民國51、52年)的壽險公司仍保有歷史較久的優勢。
其次就信用評等排名:
排名
保險公司
信用評等
1
國泰人壽
twAAA
2
ING 安泰人壽
twAAA
3
富邦人壽
twAA+
4
保德信國際人壽
twAA+
5
南山人壽
twAA
6
新光人壽
twAA
7
安聯人壽
twAA
8
台灣人壽
twAA-
9
全球人壽
twAA-
10
中國人壽
twA+
信用評等越佳,代表壽險公司整體體質健康,但信用評等為大數法則,且信評無法預測該公司未來的安全性與獲利能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