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的信用危機把投資大眾嚇壞了,一位客戶對我說:「時機歹歹,一部分放基金和績優股,再加些定存,其他的來找避險基金好了,至少有避險。」這段話前面還有道理,後面就有點似是而非,其實避險基金不一定真的完全避開風險。
國人常稱的避險基金(Hedge Fund)也稱為對沖基金,其運作概念和共同基金類似,募集大眾的資金(通常避險基金投資門檻較高,經理人會投入自己部分資金),委託專業經理人管理。不同之處在於共同基金採用買進或持有金融商品的操作方式,易受市場影響,以相對績效論成敗;避險基金則可運用各種理論和技巧,加上期貨、選擇權甚至槓桿等商品或方式來減小風險增加利潤,較不受市場影響,以追求「絕對報酬」為操作目標。
第一檔避險基金在1949年於美國成立,去年底全球避險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.87兆美元,其操作策略可分為全球宏觀、股票多空、管理期貨、偏空、新興市場、可轉債套利、股票市場中立、固定收益證券套利、危難證券、事件導向多重、風險套利、投資組合保險等多種方式。索羅斯創立的量子基金就是避險基金,曾創下1970~1999年平均報酬率30%的記錄,但避險基金不是穩賺,時機或操作不當也可能慘遭滅頂。
最著名的例子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,成立於1994年,因為前聯邦準備局副主席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等人加入名噪一時。他們採取市場風險中立套利策略。1998年時資產總值約50億美元,卻向金融機構借貸了將近1250億美元,當時因俄羅斯債券延後償還,新興市場債券發生流動性的問題,LTCM虧損擴大面臨倒閉,聯邦準備銀行召集16家公司伸出援手,華爾街「火燒連環船」風暴才停息;2006年有一檔避險基金Amaranth因看錯天然氣走勢單週內損失了65%的資產約新台幣1800億;2007年,前華爾街第5大券商貝爾斯登旗下的兩檔避險基金,因4個月損失近台幣500億,清算而露出敗像!
所以避險基金並非完全避險,其淨值不一定每天公布,常是每月、甚至於每季才能贖回一次,因此雖然有空頭市場也能獲利的投資策略,也並非毫無風險,時機歹歹時常會發生意外之事,這波索羅斯稱為「1930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」的金融危機,要避開風險又能危機入市,了解自己投資的內容和資產配置是很重要的,現階段最簡單但是清楚的方式就是趁著利空股市大跌,價值逐漸浮現,定時定額或分批進場承接基金,景氣回升,又會是財富重分配的贏家。
公告版位
- Sep 03 Wed 2008 23:33
避險基金真的避險嗎?回歸簡單與價值才是王道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